近年来,金山区坚持“种养循环”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农业“绿色、低碳、循环、高效”发展为导向,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通过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打造“种养结合”绿色生态循环农业,让资源变废为宝,实现高效利用、降本增效。
正值蔬菜生长的季节,廊下镇一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内,一批批小菜苗长势喜人。菜地周边,一条条白色的管道定期将沼液输送进地里,成为天然有机肥。
(资料图片)
叮咚买菜自营农场负责人 卢叶:这个阶段,沼液可以替代底肥,因为这个时期的菜苗所需肥量并不多,使用沼液每亩地能节肥30-40公斤,还节省施肥的人工。
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得益于廊下镇上海松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万春生态农场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在这座年出栏量近8万头的现代化养殖场里,猪粪被回收后用于沼气发电,不仅能够满足猪场的日常用电生产,发电所产生的沼液则可作为天然绿肥免费输送到田头,实现企业和农户双赢。
上海松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 伍佳明:从我们企业的角度来说,生态循环种养模式让我们实现了降低成本,增加效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从农户的角度来说,这种模式改善了当地的土壤环境,增加了土壤里的有机质,更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农作物的产出率和品质。
畜禽粪肥还田,解决农业污染的同时,也打通了种养结合“最后一公里”,让养殖业和种植业真正联动,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目前,万春生态农场每天发电高峰超过1万度的同时,还能满足周边超千亩菜地的用肥需求。未来,企业将在廊下打造万亩蔬菜和水果绿色循环产业链,提升廊下蔬菜水果整体品质。
上海松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 伍佳明:去年沼液还田6万吨,预计今年还田8万吨。沼气目前是用在发电上,每年可以发电360万度。未来,我们计划将沼气提纯,将其转化为天然气,卖到市政管网。通过高温发酵把沼渣做成有机肥,用在有机稻田里。
农业“绿色”之变,在廊下镇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还有着另外一种新模式。在这里,原本水稻、小麦收割后废弃的秸秆和回收的鸡粪,经过3次发酵后成为了种植蘑菇的天然培养料。
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陈林根:我们培养料发酵的原材料主要是农业的废弃物。在发酵过程中,经过生物转化,将农业废弃物变成蘑菇“喜欢”的培养料。
陈林根表示,以往秸秆只能还田处理,如今企业以每亩50元的价格上门回收这些废弃秸秆,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种完蘑菇后这些培养料还剩余大量营养,可继续作为绿肥还田,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真正实现农业绿色循环。
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陈林根:我们回收利用秸秆,将其作为蘑菇的培养料。这种培养料对我们来说只能用一次,种好蘑菇后再让它们回到农田里,成为很好的有机肥。目前,金山区所有的花木、蔬菜、果树、果林等,都需要我们这样的肥料。
目前,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每年消耗12万吨水稻秸秆、6万吨畜禽粪便,产出8万吨培养料,其中4万吨自用可产出2万吨双孢蘑菇,又可产生10万吨菇渣成为上好的有机肥,满足当地36个蔬菜园艺场和12家林果生产基地的有机肥需求,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
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陈林根:这样好的培养料,除了我们自己可以用以外,还能服务周边的老百姓。
据了解,金山区耕地面积超30万亩,2022年养殖业总产值3.3亿元。近年来,金山区坚持走绿色循环发展道路,通过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使用,畜禽粪便液肥化使用,构建起种养结合、农牧循环、食用菌基料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串起了一条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绿色产业链”。2021年,金山区被列入上海市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区之一。下一步,金山区将进一步畅通利用渠道、强化技术支撑,因地制宜促进资源化利用和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来源:i金山)
Copyright © 2015-2022 南非科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